京东亚马逊开放平台运营对比!

2012-04-01|HiShop
导读我们在亚马逊marketplace平台上针对不同平类分别使用他们的FBA,MFN服务。同样在京东开放平台上也使用其FBP,SOP模式。给各位阐述一下,两个平台的对比差异以及使用心得。最后一章重点抨击京东售后流程。 ...

我们在亚马逊marketplace平台上针对不同平类分别使用他们的FBA,MFN服务。同样在京东开放平台上也使用其FBP,SOP模式。给各位阐述一下,两个平台的对比差异以及使用心得。最后一章重点抨击京东售后流程。

第一篇
亚马逊FBA/京东FBP

第一章仓储配送

配送仓储:
亚马逊:就近入库,入一个仓辐射全国。京东:全国5大仓。
对比结果:从入库成本来说,简单计算京东为亚马逊4倍。要知道德邦物流入京东仓库收费是400元/票起价。5个仓,不计运费,入库费就是2000元。如果谁觉得德邦比较贵,可以试试其他的哟,找个当地专线物流试试,会把你弄得半条命都送了。


仓储分配:
亚马逊:系统根据销售记录自动分配仓储明细。京东:商家自己分配。
对比结果:没什么好说的,京东现在FBP有60天滞销,超过60天没销售的商品,自己拉回去。万幸的是我们还没遇到滞销商品,不然真不知道我人在北京怎么去成都把货拉回来。做服装鞋包入库的商家,我真替他们感到心疼。

销售配送:
亚马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速度和京东一致,其他地区下单会有预计送达时间。
京东:211限时达,还是不错的。其他地区也有预计送达时间,不过没有亚马逊那么醒目。
对比结果:配送速度上京东自己物流能辐射到的地方肯定胜过亚马逊中国。用第三方物流的地方不清楚,不做评论。亚马逊聪明的一点就是有预计送达时间,从心里上消除顾客对未知事物的不安。京东一味追求速度没有意义,如果好的枪手用的是点射,京东现在还在扫射。亚马逊的运营就和我感叹,京东的物流成本该多高。当然,我想京东应该是想用211来架构自己的行业壁垒。

物流损耗:
亚马逊:入库前损耗商家自己承担,入库后亚马逊承担。
京东:入库前损耗商家自己承担,入库后配送过程中产生的破损商家承担。
对比结果:还有什么好说的。。。

其他:
亚马逊:预约入库,清点商品只允许1-2个人进入仓库内部待入库区,只允许1个点进入收货扫描区。进入,离开收货区都有保安扫描安检。商品清点过程,清点入库的同时,系统更新,做到即时入库即时销售。
京东:预约入库,收货区有专人负责清点,一般收货后第二天商品可以进行销售。当然,我们遇到最长的时间是1个星期。仓库管理也很严格,也值得肯定。

第二章销售运营:

商品展示:
亚马逊:主图张数无硬性要求,一般传5张。像素尺寸有硬性要求。对于我们习惯的商品细节描述,亚马逊还没有对商家开放权限。
京东:主图5张图,硬性要求,对像素尺寸有硬性要求。可以进行细节描述美化展示。
对比结果:亚马逊UI设计还是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京东在这个上面做得比较好。

系统架构:
这个我就不举例了吧,京东和亚马逊在系统架构上面没有可比性。如果,刘强东先生您看到这篇文章,我只想向您抱怨一下,现在时间是 2012-03-25 15:27PM 我京东后台登不进去。。。

运营销售:
亚马逊:没有专人对接,如有问题联系卖家支持团队,邮件电话方式,24小时解决,美式作风。销售还可以,当然总体没有京东销售额高。
京东:专有对接人。还是这个比较方便。京东销售额大约为亚马逊3-4倍。
对比结果:显而易见,京东销售上比亚马逊中国好。亚马逊丶京东商品提成订单配送费用基本差不多。亚马逊的算法比较复杂一些,毕竟外国人嘛,做事比较严谨。


以下是重点,也是大多数商家会使用的模式。

第二篇:
亚马逊MFN/京东SOP

销售运营

推广活动篇:
亚马逊:亚马逊促销活动很少,就是有促销,对销售提升也不明显,亚马逊对商品展示算法排名比较公平,而且不干涉商家定价权。
京东:京东促销活动很多,对销售有很大提升。京东会干涉商家对商品定价。
对比结果:在中国促销还是蛮有用的。

运营维护篇:
亚马逊:要求48小时内发货,7天可退,30天可换。使用快递公司不限。不设在线客服,顾客通过类似于站内信的方式和商家交流。
京东:要求24小时内发货,7天可退,30天可换。可以使用EMS丶圆通丶申通丶顺丰。设置在线客服,页面上有IM在线交流工具。
对比结果:其实说到这里,才是问题的关键。2011年的时候,京东忽然要求商家必须在某月某日开通400电话,当时我就奇怪,京东不是一向严防商家和顾客自私联系,怎么忽然这么心急火燎的要求加装400?OK,装了半个月,一纸通文下来,商家必须在某某时间内把400电话撤销。。。好吧。。。这些都是小事儿,不过不知道是哪位做出的决定,挺神的。

售后服务篇:
亚马逊:符合售后条款的顾客可以在线提交申请退换货服务,由商家联系顾客提供退换货服务。亚马逊有索赔条款保护消费者利益,说简单点,亚马逊在交易过程中充当裁判员的角色。
京东:顾客在线或电话申请退换货,由京东上门取件,或者顾客邮寄至京东备件库。京东可以提供先行赔付。说简单点,京东在交易过程中充当运动员+裁判员的角色。

对比结果:好戏开始了,这里重点对京东售后流程开火!!!同样的商品鞋包服饰,亚马逊退换率为4%,京东退换货率为10%,要知道亚马逊还没有商品细节描述,退换货率竟然比京东低这么多,我是想不出理由。
亚马逊退换流程:顾客联系商家提交要求-顾客寄回-质检-退款
京东的流程:顾客提交申请-客服审核-上门取件/顾客邮寄-退款-备件库-退回商家。

我实在是想不出京东这么照顾“客户体验”的退换货流程是谁想出来的。这样的流程结果是什么?是我们平均每个月要收到5双被穿过的鞋底磨损,鞋面污迹无法进行二次销售的鞋。当我们第一次收到一双被穿得有脚臭的鞋的时候,那样的心情。。。再去查看订单及售后记录,这位顾客穿了一个星期要求换双一样的。。。当时要换的鞋因为缺货还没有发出,当时就拒绝给顾客换货,并拒绝退款。最后京东方面电话过来,你们退也得退,不退也得退。这样感觉真的很好,没法子寄人篱下嘛。就今天还收到退回的一双鞋被人穿过不能二次销售了,我们已经麻木了。

更为可气的是备件库,商品退回鞋盒上粘满胶带,我们形象称之为“木乃伊鞋盒”,让商家怎么去进行二次销售?上次有个商家在商家群里发飙了,因为退了1000双鞋全被结结实实捆满了胶带。。。这让人家怎么去卖?不过我蛮羡慕人家销售真好,退就退了一千双。。。。不过怎么去卖?当然那个商家发飙的结果是,还是没人理他。这个问题,我们向运营经理反映了有半年,运营经理告诉我们他也反馈了半年,结果是没人搭理他。。。。就这么一个问题,反馈上去核实了。。。只要谁一句话,不准备件库这样干了,不就好了吗?难道半年都等不到有这么个人出来说这么句话???难道公司大了,体制必然官僚化???拿我们来讲,卖10双鞋可以抵一双损耗的价值。每个月的损耗是销售额的2%。您是百货行业老手,您应该知道2%意味着什么。我很难想象,京东自营在售后上的损耗是多少。。。

再次抨击备件库,京东引以为傲的库存周转率是15天,您要知道,我们这里退回的商品快的半个月慢的一个月,今天核对一下,还有2011年11月的商品没退回的,我只想问,要是丢了,京东赔吗?商家的库存周转率就不重要了吗?尤其像服装鞋包这样的季节性商品!

总结一下,流程多了,错误率必然提高,错误多了,人人就推卸责任!错误多了,运营成本就提高。零售的核心竞争力就低运营成本经营,电子商务,我所理解的本质是用信息化的手段降低零售成本。京东定位技术公司+物流公司,可是在现有的模式下我并没有看到京东给供应商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带来什么好处,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平台在京东的运营成本是最高的。高运营成本下要面对淘宝商城的低成本比价,我实在是想不出怎么去做。成本就摆在面前,怎么去和低价的淘宝拼杀?前阵子,有曝光京东压榨供应商,刘先生的回答大意是这样的:从来没有供应商抱怨京东压榨,如果觉得京东压榨不和京东合作就是了。我没理解错吧?在这样的大意下,体现了我们供应商的可悲,因为在这里你不做有的是人做。的确在我们这个类目已经有商家因为京东退换货机制还有账期问题退出。当然还有新的商家进来。

最后篇幅很大篇都是抱怨,但至少希望京东有人看见,最好是能说得上话的人看见,共同改进现有的问题把POP做得更好。

 

【本站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该篇文章,目的在于分享电商知识及传递、交流相关电商信息,以便您学习或了解电商知识,请您不要用于其他用途; 2、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并非来源于本网站,更非本网站提供,与本网站无关,系他人的商品或服务,本网站对于该类商标、标识不拥有任何权利; 3、本网站不对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担保; 4、本网站不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负责,仅系客观性描述,如您需要了解该类商品/服务详细的资讯,请您直接与该类商品/服务的提供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