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在楼下获IDG等过亿元融资

2017-12-22|HiShop
导读无人便利店“在楼下”宣布,在三个月内完成三轮融资,总额过亿元。投资方为IDG、元璟资本、九合创投和山行资本。 “在楼下”为封闭式无人货柜,外形酷似有窗口的集装箱。用户可...

无人便利店“在楼下”宣布,在三个月内完成三轮融资,总额过亿元。投资方为IDG、元璟资本、九合创投和山行资本。

“在楼下”为封闭式无人货柜,外形酷似有窗口的集装箱。用户可以看到内部商品,下单后商品会自动吐出。其特色在于,在楼下的商品均为需冷冻冷藏的鲜食,如鸡蛋、蔬菜等。

在楼下选择了生鲜食品,而非通常的“包装标品”来形成差异化。其原因是,他们认为生鲜电商等与消费者不够近。据其观测,有消费者会在半夜11点下楼买100多元的蔬菜,或每天只买4个鸡蛋。这部分需求很难被通常零售形式满足。

据艾瑞咨询估计,目前中国的生鲜市场接近1万亿元,但电商渗透率不到3%。传统生鲜电商的问题在于,冷链物流成本太高,到家配送会在末端消耗极大运力和成本。但采用商家到仓、消费者到仓的方式,就能将通常零散的配送变为集中配送。

此前,阿里巴巴的曾鸣也说,最后几百米配送的意义被过分强调了。改成以小区便利店等为最终节点,不仅消费者能接受,节点本身也能发掘更多价值。

除了配送,“在楼下”还看中了封闭式货柜的卫生、免盗损和免执照。与人能进入的开放便利店相比,封闭货柜更像一台“冰箱版自动售货机”,不必使用人脸识别、RFID标签、压力传感器和图像识别等一系列未经考验的方案。此外,其货柜内部不同模块的调整也更自由。

目前,在楼下的一台设备占地5到15平米,最多容纳400个SKU,未来还将增加到800个。

在无人零售中,开放式无人便利店因成本和利润失衡,还不能大规模扩张。销售冷鲜食品的新零售项目,更多集中在“办公室无人货架”而非小区,如果以优等。

【本站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该篇文章,目的在于分享电商知识及传递、交流相关电商信息,以便您学习或了解电商知识,请您不要用于其他用途; 2、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并非来源于本网站,更非本网站提供,与本网站无关,系他人的商品或服务,本网站对于该类商标、标识不拥有任何权利; 3、本网站不对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担保; 4、本网站不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负责,仅系客观性描述,如您需要了解该类商品/服务详细的资讯,请您直接与该类商品/服务的提供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