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15 电子商务大迁徙:10年后王健林或输给马云
央视年度经济人物本来没什么新闻,马王赌约倒是赚足了眼球。王健林跟马云赌,10年后如果电商占社会零售总额的一半以上,王健林愿意给马云一个亿。有趣的是风头正健的马云竟然不敢接招。这里想提出的问题是,假如10年后王健林真的输了呢?战略判断的错误会让老王输的绝对不止1个亿。
王总或许真的并不知道,电子商务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就不老拿中国移动、建行牛企玩电商来说事了,说说线下专业市场的转型之路,就会发现义乌小商品城、叠石桥、中国轻纺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大佬,无不在对做电商做规划,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化将彻底改变中国社会零售市场的交易结构。就拿著名的江苏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来说,预计“十二五”末市场成交额将达到800亿元。到过叠石桥家纺城的人都知道,叠石桥已经真正实现了“卖场商场化”,即传统的批发市场已经象百盛、赛特这样的商场来经营,实现统一结算、统一服务、统一布局等质的飞跃。如果仅仅如此,叠石桥的创新还不值得一说。“卖场商场化”绝对没有完成专业市场的终极进化。专业市场分成产地市场、销地市场和集散地市场,象叠石桥家纺城这样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专业市场,却面临一个深刻的瓶颈:再大的集散地市场进行“卖场商场化”的升级后,所覆盖的消费者也是十分有限的,只能完成“属地化消费”。而电子商务的消费真正跨越了地域,可以肯定地说,十年后主流的专业市场、经销商、进出口商将全面开展电子商务,谁不做在规模化经营上就会落后,而落后就可能意味着退出市场。
当然,老王同志对赌约作了严格的限定:10年后电商占社会零售总额的一半以上才算输。老王看准的是主流流通企业在线下是重资产公司,打死也不相信他们会自己革自己的命。但是拥有5000多家专卖店和自有网上商城的海尔公司最近却和家居电商美乐乐进行了战略合作。海尔经营的一大苦恼就是如何盘活自己的零售端资产。说起来生产型企业被迫建立全国性的经销网点和专卖店,这恰恰是国内流通行业不发达的表现,制造业和流通业没有达到合理分工的状态。以海尔为代表的一线制造企业还深受商超的定价之苦,摆脱商超通过电商新平台进行销售之期望十分迫切。而海尔和京东商城结束合作后选择了美乐乐,这说明新的电子商务的厂商合作模式正在兴起。如果电商平台值得信任,价格合理,越来越多的商品将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销售。海尔做出了示范,一定会有更多的制造企业跟进。
当然,仅仅是制造型企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还是不足以完成王总50%电商销售的高标准。沃尔玛等一线商超的动向则非常值得关注。众所周知,美国的十大电商除了亚马逊其他都是来自传统商超。而国内商超、百货做电子商务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以王府井百货为例,在全国建二十多个新门店至少需要近80亿元的资金。在土地成本高企的今天,商超连锁和百货连锁选择电子商务绝不是无厘头。真正的问题是,十年内电子商务如何形成跨越线上线下的新业态,线下商业地产、金融体系、生产性服务业和“网络联结型生产体系”如何完成一次惊人的大迁移?
十年之内完成这样的大迁徙貌似不可能的游戏,但是商业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宁愿相信,王总必输,马云必赢。但马云需要赢的不是电子商务占社会零售额的比重,而是粗放增长的淘宝如何继续卡位和升级。大连万达在电子商务输的可能性在于过于分心,十年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经济的重心,而休闲经济倒是可能借助电子商务发展出各种成熟的业态。把握电子商务就把握了未来。10年后,谁还敢说电子商务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