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万达完成了“小目标”,反而亏损了600亿!
1月14日,万达集团2016年年会在合肥召开,会上公布了万达集团2016年的业绩如下:
万达商业收入1430.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4%,同比减少25%,净利润同比增长。房地产收入1122.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
万达文化集团收入641.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3%,同比增长25%。
其中:
电影产业收入391.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5.8%,同比增长31.4%;万达全球累计开业影城1352家,屏幕14347块,约占全球12%的票房市场份额;万达在北美、欧洲、中国全球前三大电影市场票房均排第一。
旅游产业收入174.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37.1%。
体育产业收入6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8%,同比增长9%。
儿童娱乐收入5.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4%,同比增长137.8%。
文化集团收入5.7亿元。
万达网络集团收入41.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飞凡活跃用户达1.5亿,飞凡通会员8284万。
万达金融集团收入213.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7.7%。
看看这数据,这漂亮的成绩单!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万达集团资产7961亿元,同比增长21.4%。营业收入2549.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2%,同比增长3.4%;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
但王健林却在他100分钟的演讲里提到一个史无前例的“下降”:
如按房地产合同收入口径计算,因主动调减600亿元房地产收入,万达集团收入同比减少13.9%。
原因是这样的:
从2014年开始,万达集团开始实施企业成立以来的第四次转型,从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向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为加快转型,万达集团主动下调了2016年收入指标,其中主要是万达商业下调房地产收入600亿元。
万达方面表示,虽然收入同比减少13.9%,但万达集团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业绩含金量显著提升。这一增一减,正是万达集团2016年致力转型的成果体现。
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万达不再是一个“房地产企业”,而是一个服务业收入占比55%的“轻资产企业”,形成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个支柱产业。
王健林在电商方面的野心依然没有消失,旗下电商平台飞凡网计划于2017年进行首轮私募,募资100亿元。并力争在2018年实现盈利,2020年利润超百亿并实现上市(也就是说现在还没盈利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