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白酒行业品牌化进程的推进,地方酒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革。在此之前,我们分析过,传统白酒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涵盖广泛的大单品业务,另一种是高端定位的结构化业务。在过去二十年里,许多地方酒企业通过单品驱动策略,成功实现了区域市场的规模化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一模式已不再适应地方酒企的发展需求。今天,我们将探讨这一话题,并欢迎各位读者交流意见。
首先,单品驱动时代已经过去。过去,地方酒企依靠单品驱动策略,不断叠加产品线,实现持续增长。但随着竞争的加剧,这一模式逐渐失效。一方面,全国化品牌、省级名酒和地方品牌共同竞争,使单品驱动的核心地位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依赖促销拉动销售增长,导致盈利水平下滑。因此,近年来,许多地方酒企被淘汰。可以确定的是,单品驱动增长的时代即将结束。
其次,结构化增长需要酒企转型品牌化,并持续进行价值迭代。但这并非易事,需要酒企具备较高的认知和专业素养。在未来五年至十年间,许多地方酒企可能因转型失败而陷入停滞或生存危机。只有少数中小酒企能够成功转型为品牌化、结构化的企业。那么,如何实现品牌化、结构化发展呢?以下几点策略可供参考:
1. 基于地方文化,提炼和丰富核心品牌价值。如果酒企已有中高端单品且市场表现良好,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价值化运作。
2. 适时推出高端新品,覆盖更高价位市场,并给出价值认知理由。
3. 进行硬件改造和提升,以匹配品牌价值和定位。
4. 打造品牌互动的“工业游”项目,或借助旅游方式,开展体验式营销。
5. 在价值输出中,通过专业模式实现品牌价值输出和体验式销售。
6. 打造品牌 IP 活动,如泸州老窖的封坛大典。
以上六点,旨在塑造长期价值。酒企在实施过程中,还需细化工作。特别是渠道层面的变革,将与传统模式有很大不同。过去,渠道运作追求量大快销;现在,重要的是接触用户、体现品牌价值,甚至突出稀缺性。
最后,随着行业竞争门槛的提升,地方酒企将面临进一步整合。如果不能解决专业引进问题,将难以跨越门槛,陷入低质量运作。因此,地方酒企应积极行动,寻求突破。
尽管酒水行业仍有需求,但随着消费升级,地方酒企需推进结构化发展,才能在市场中立足。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