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数据,2022 年,我国酱酒产能约为 70 万吨,同比增长 16.7%,占我国白酒总产量的 10.43%。
预测:2030 年酱酒产能将破 100 万吨
问题一:组织僵化导致发展受阻。
实事求是地说,许多这类企业为私营企业,第一代老板仍然掌握着权力,团队成员大多是跟随老板一起打下江山的元老。然而,这类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层年龄较大、斗志较低、过于依赖经验等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官僚主义。私营企业的官僚主义现象确实令人费解且担忧。尽管国有企业存在官僚主义是正常的,但私营企业的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必须由企业自身承担。可以说,过去许多消失的中小酒企就是因此而倒闭。
问题二:产品老化导致竞争力下降。
对于酒类企业而言,产品是其核心竞争力和最重要的营销工具。然而,大多数区域酒企至少有一款产品在当地具有垄断或领先地位。这是地方酒类产品的生存基础。但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地方酒类产品在站稳脚跟后,不可避免地面临产品老化问题。曾经的主力产品面临价格透明、利润薄弱,难以与新兴竞争对手抗衡。一些酒企早已认识到问题,提前完成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但是,有些企业却一直未能解决这个问题,导致产品优势逐渐减弱,甚至在关键价格带上失去了发言权。
问题三:品牌推广缺乏长期系统策略。
过去,区域酒企依赖地域优势,在品牌推广方面并未进行深入系统的工作。随着区域壁垒被打破,外地品牌纷纷涌入。尤其是知名品牌和省级品牌,在进入陌生市场后,都会大力投入品牌传播和推广。面对众多竞争对手,中小酒企无法全力应对,资源有限,难以抵挡外来品牌的进攻。因此,总会有一些品牌找到可乘之机,逐步侵蚀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