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电商软件及相关增值服务提供商    
菜市场人间烟火之地,如今成了各大巨头公司的争夺的战场,先在美团买菜在北京启动试点,接着盒马菜市在上海开业,然后谊品生鲜获得腾讯20亿的融资等等。大家为何都把新零售的目光望向菜市场领域?
菜市场吸引力何在?
1、市场规模大。
生鲜市场零售规模巨大,菜品消费占7成,传统菜市场环境不好,买菜也不方便,年轻人喜欢菜市场,但是他们也要吃新鲜的菜啊。传统菜市场的痛点多!
2、刚需高频,卖菜有望成为流量入口。
在过去生鲜电商的主要品类还是海鲜为主,水果为主,因为它们单价高,损耗低。但是现在主要是三餐的食材为主,因为相比较于生鲜,食材更为高频,流量更大。这就是为什么美团买菜敢“0元起送”的原因。一根葱免费送上门,摊平不了物流成本。但要知道,主流电商平台的单个拉新成本已经比较昂贵,这个添头送得值得――未来再通过高粘性复购以及多品类拓展,打平前期的高投入。
3、市场下沉,覆盖全域用户。
无论是美团还是盒马,切入菜市场业务,本质上,都是在其既有存量的主营业务之外,寻找下沉的增量市场。以外卖为例,CNNIC的统计显示,2018年外卖用户数量已达到4.06亿人,一二线市场已近饱和。而菜市场业务,可以占领剩下一部分不愿吃外卖的用户和家庭,和外卖在场景、用户、市场上形成互补关系,最终广覆全域用户。而且,通过卖菜务拉来的全新增量用户(比如60后、50后等),未来还能反哺于存量主流业务。
不少家庭里,生鲜的采购大权,掌握在已经退休的大爷大妈手中,精于算计、热衷砍价的他们,对于优惠和羊毛几无抵抗力,可以实现低成本的获客――不妨想想趣头条,每天只要两毛钱,就能吸引下沉市场用户天天签到。
4、前置仓等基础设施就位。
互联网卖菜,免费配送、半小时送达几乎是标配――饭点前去买菜,也符合大爷大妈现在逛菜市的习惯。以美团买菜为例,其通过“前置仓”的社区化选址和即时配送,服务周边2公里居民,0元起送、免费配送、最快30分钟送达,这种服务的完成,依赖于密集分布的前置仓。
2019年,已经成为前置仓普及元年,传统商超企业(沃尔玛、永辉超市等)、电商企业(盒马、每日优鲜、美团买菜等)、以及刚刚入场的小玩家(朴朴超市、叮咚买菜等),都已搭建了前置仓,前置仓的普及,才是互联网集体“卖菜”的必需基础设施。
5、新零售的最后一块无主之地。
如果以中国第一家生鲜电商易果网的成立为标志,中国生鲜电商持续了13年,但入场者汹汹,生还者寥寥――从田间到餐桌的复杂链路中,生鲜电商步步皆陷阱,一步走错,身陷深渊。因此,这个过去未能全面触网的高达三四万亿的市场,既是新零售最后一块无主之地,也是新零售最后一波大机会。趟出了一条生路的盒马算是少有的幸运者。但1.0时代的标准版盒马门店,虽然高大上,但开店成本高,客单价也高,并不具有全域市场的普适性。整个生鲜消费市场,有着清晰的分层,大海鲜可能只有金字塔腰部和顶部用户吃得起,侯毅说,不少用户已经吃腻了,现在大海鲜已经不再是盒马主流品类。相反,大众化的平价三餐食材,才能广覆金字塔腰部和底部用户,与其匹配的小体量、低投入,易复制、履约成本低、本地化程度高的前置仓,普适度也更高。
互联网开始买菜,始于小玩家,买菜市场看着门槛很低,大小玩家都想下注,但是这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互联网卖菜市场很大,利益空间也大,但随着巨头们的进入,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个新零售市场里我们就乖乖吃瓜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