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电商软件及相关增值服务提供商    
京东的市值较今年年初最高点719亿美元,目前已跌去四百多亿,股价逼近2014年上市时的发行价。而去年,它一度与百度的市值相差不到几亿美元,差一点把BAT中的B替换成J。
同时,从年中起,投资者们似乎开始对京东失去耐心,开始了一波集中离场。在年中最高点时,有581家机构持有京东股票,而到了第三季度末,这个数字变成了155家,持股总数从6.177亿股减至4081.563万股。
一、人口红利的尽头
线上人口红利的天花板已经出现,这是电商行业所共知的事实。电商零售业已经进入行业调整期。对正处于多事之秋的京东来说,近期有些头痛。
一方面,营收增速下滑,活跃用户首次下降。近一年内,京东股价从最高点的50多美元,下跌至现在约20美元,市值跌去约60%。
因明大事件,京东第三季度的业绩也受到一些影响。京东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047.7亿元,同比上涨25%,是近年来首次同比增速低于30%,整体来看,京东营收的增速进一步放缓,且为近3年的最低增速
2018年,京东已“掉队”,股价从一月份最高50美元,跌到了4月的35美元,约三个月时间里股价跌了30%。GMV增速进一步放缓,不仅赶超阿里巴巴希望渺茫,GMV 的绝对值也被拼多多赶超,估值更被TMD反超。对京东来说,如何重振股价,开展新业务,提升投资者信心,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二、弯道被超
后无线互联网阶段,每次市场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和定位。而在赛道中最容易反超的弯道部分,京东显然渐趋落后。
1、社交零售弯道被超
无线化和社交应用的崛起,改变了消费者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社交+电商契合无线互联网年代消费者分享、信任背书的购买需要。
社交电商正处于用户裂变下沉,多商业模式共存的快速发展时期。
而京东在电商创新业务上的反应迟缓,让其失去在这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社交电商上的创新就是典型例证,京东在微信上拥有得天独厚的入口位置,却对社交电商的爆发毫无感知,从而令拼多多在微信生态中崛起。在拼多多GMV破千亿后,2018年京东才终于开始发力社交电商,在6月份上线京东拼购微信小程序。
2、布局虽广泛,生态链却未打通。
作为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各个领域都有“输出”,但是在打通生态链上,京东做的显然远远不够。
今年的天猫双11,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全面覆盖了线下吃喝玩乐全场景,是对城市生活各类场景数字化换装的一次大阅兵。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西安等天猫双11新零售之城的100个新零售商圈、20万家智慧实体店、62家银泰百货、41家居然之家、近100家盒马鲜生、470余家新零售商超、100万饿了么和口碑商家都加入今年的天猫双11线下活动。
双十一期间,消费者最能切身体会的变化就是强调互动的新社交玩法。阿里巴巴最突出部分就在于将支付宝、口碑、手淘、天猫等生态链布局全线打通,不断增加用户黏性,培养用户操作习惯。
京东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刻。主营业务营收放缓,物流业务仍在投入期,尚未实现盈利,技术转变又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短期内不能带来显著营收和利润增长。因此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是京东目前最主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