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是最早尝试新零售模式的零售企业,他对新零售有自己认知和理解,他们的新零售也在各个方面纵向发展,他们是怎么做的新零售运营呢?
美国的电商巨头和新零售探索者亚马逊上周发布了自己2107年Q4财报,这份财报透漏了一个信息:亚马逊的线下实体门店的销售额已经有了乐观的增长。如今亚马逊在线下对用户的支持已经不止于全食超市和线下书店,Instant Pickup和Amazon Go都彰显了亚马逊在新零售领域的“野心”。而把实体门店的销售数据单独披露,可以说亚马逊不止有野心,更有了十足的信心。
在亚马逊帝国庞大的业务体系中,实体零售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
根据上周亚马逊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财报,其当季销售额中,来自实体门店的部分超过45亿美元,环比三季度的13亿美元同比增长250%。这也意味着,亚马逊用一个季度实现了实体门店销售额3.5倍的增长。
虽然和线上的354亿美元相比还差一个数量级,但已经相当可观,要知道线下业务已经占到亚马逊全部销售额的7%。

亚马逊财报是在三季度才将零售销售额分成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去年8月收购了有机食品超市Whole Foods。需要说明的是,在亚马逊收购之前,Whole Foods销售额已经停止增长,同店销售额在最近7个季度的财报中一路下滑,其董事会一直在计划把它卖掉。
“三季度的线下业务销售额主要是来自Whole Foods和Amazon Books,以后其他项目也会被划入这一分类。”亚马逊CFO Brian Olsavsky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在最新的第四季度,上述情况发生了改变,亚马逊在没有计算实体门店部分的同比增长,所以很可能由于这个类别的统计项目发生了变化。
将实体门店的业绩进行单独披露,显示了亚马逊在线下零售领域的“野心”,而它的生态触角早已延伸至该领域。
2015年11月,亚马逊Amazon Books开业,这也是亚马逊最早开出的实体零售门店。书店之所以成为亚马逊试水线下的首选业态,主要基于该品类高标准化的特性,但对供应链管理要求并不高。
但书店更多只是一个线下测试,亚马逊向线下扩张还表现在对生鲜产品的布局。
早在2007年8月,亚马逊即推出了Amazon Fresh,模式类似于生鲜电商或者O2O概念。在Amazon Fresh的运营城市中,Amazon Prime会员每月额外付14.99美元即可享受这项服务,按照不同的交付方式,分别需要1小时和3小时的交付时间。

到了2014年12月,亚马逊推出了一项完全从O2O概念出发的服务模式Prime Now。该产品有一个独立的App,对Prime会员提供日用品、生鲜、当地餐厅、当地商店的订单配送。2小时订单免费送达,额外付运费1小时送达。而这些服务也正是美国的O2O独角兽Instacart提供的。
现在,Prime Now和Amazon Fresh的业务越来越重合,未来很可能合并。
美国商业网站BI援引Morgan Stanley的调查报告显示,Prime Now中的生鲜订单在持续增加,已经占据全部订单的48%。目前亚马逊的这两项业务由同一人领导,Amazon Fresh服务的城市正在收缩,而Prime Now则在扩大。

另根据纽约时报报道,尽管亚马逊在Amazon Fresh这项业务上已经耕耘了差不多10年,但进展微弱、扩张缓慢、难以盈利。这激励了亚马逊真正走向线下。
更多关于新零售最新资讯,请查看: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