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商业模式下的咖啡新零售主要是靠微信营销、零售+外卖、补贴收割等形式展开。或者说,整个“新”字主要体现在营销方面。那么,新零售体现在咖啡行业上的增益难道就只有营销吗?
与这些咖啡新势力不同,在市场上已经深耕多年的咖啡老油条们则对新零售有另外的一番作为。比如被小蓝杯疯狂diss的星巴克,就在逐渐从各个环节渗透自己的新零售的理念。
星巴克推出了和微软Azure公有云网站结合而研发的生产控制器工具,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优化排单,帮助星巴克员工解决行动订单、出餐顺序的难题。比如一个只点一杯的客人排在点了十杯的客人之后,按照平常先来后到的顺序会浪费掉其耐心,从而导致顾客离开。那么,操作这个工具之后就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来算出最佳的制作顺序,提高咖啡制作的效率。同时,其还能在咖啡制作完成后通过APP通知在线点单的顾客来领取,也就减少了顾客的等待。
另一方面,星巴克还把APP接入了云端,这样用户的数据将能够更好地反馈给公司,从而加快其搭建应用和新品的速度。此外,优化APP语音点餐服务、搭建网页点单功能、在店内布置AR产品以增强与顾客的互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原料的供应链进行管理等,也是星巴克在新零售方面做出的新举措。
可以看出的是,与咖啡新势力相比,星巴克的新零售思路是不一样的。究其原因,是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不同。以小蓝杯为典型的新咖啡势力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门面立起来,把人气聚起来,然后再说做生意的事儿。但星巴克们几乎不存在顾客数量的问题,因此才能够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用技术来推动生产、研发、服务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自己的新零售之路。
作为新零售最大的风口,AI技术的加成似乎是新零售商业模式转变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比如在点单这一块儿,AI就大有取代人工的势头。今年五月的武汉云栖大会上,AI就与自身咖啡师比了一把每秒五个字的点单需要,比如“五杯美式八杯榛果拿铁两杯抹茶拿铁都要大杯热的……”最终点完30多杯咖啡的订单,人工用了2份37秒,而AI近用了不到50秒。可以预见的是,不仅仅是点咖啡,以后无论是点什么,可能都不需要人工了。
而作为咖啡保证咖啡口感的核心,一台做工精细的咖啡机是必不可少的。星巴克目前就逐渐步入了自动煮咖啡的流程。其操作物联网技术,在一些咖啡机中结合了微软Azure Sphere的安全云端服务,通过感应、数据分析来自动完成咖啡的泡制。比如其最新的Clover X咖啡机,用户只需要选好咖啡豆,按下按钮,其就能将信息上传到云端,然后自动完成一系列咖啡制作的流程。
从以上的这些分析中咱们可以看出,不同咖啡势力选取不一样的新零售商业模式完全是根据自身所面对的问题而选择的。咖啡新势力的主要任务是开拓市场,星巴克们则主要是守住阵地。开拓市场,互联网式的疾风骤雨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而守住阵地,则必须要在不断加强技术投入的基础上稳扎稳打。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从只能堂食到后来能送外卖,或者通过朋友圈影响到顾客的购买动机就要称自己为新零售似乎也有点勉强。真正的新零售应该是以拥抱科技为基础的,比如京东也已经强调向科技零售的转变,咱们也能真正地看出扎根做新零售的企业无一例外地是在积极进行技术研发。
咖啡新零售也是这样,眼下星巴克似乎也正在由一家咖啡店转变为科技企业。而主要依靠互联网营销的咖啡新势力们,其支撑未免过于单薄。这也说明,新零售不是动动嘴联联网的事儿,把物联网、云计算、AI等诸多技术渗透到企业的每一条流水场景中,提升产品品质,提高服务顾客质量,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零售。
更多关于新零售最新资讯,请查看: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