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淘品牌说起
电商行业很难诞生品牌,淘品牌充满悖论,原因如下:
1、时间因素:大部分用户除了购物的时候会浏览下店铺其余时间很难接触到淘品牌,时间上的疏离使得用户和企业之间并不能形成强烈的情愫。2、空间因素:用户很难评感觉对淘品牌有太多的想象力,对用户来说一个淘品牌可能只是代表一个网址,随时可能被关停的网站而已。3、心理因素:宅的特性决定了许多淘品牌只能供用户自娱自乐,很难形成线下的交流和互动,品牌感就褪色许多。4、渠道因素:互联网产品大都便宜,性价比和品牌是有矛盾的,品牌需要溢价;互联网释放了个性化,而个性化等于电商的长尾化,同时长尾化的产品很难形成品牌化,最终导致了个性需求大于品牌需求。5、行业特点:互联网的企业的快生快死以及海量的信息,使得用户背叛品牌的成本很低。
由淘品牌的特点也得出了以下结论:
1、体验和口碑比品牌重要。
2、电商是个急速变化的行业,死生昼夜之间。
产生以上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海量的信息流:海量的信息流使得用户难以抉择,一次好的体验就像茫茫大海中有了小小的港湾,从此会经常驻足。 同时海量的信息流会使得用户有多重选择,一次糟糕的体验有可能永远失去用户。
2、诚信难以衡量:这一点给推广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常见的事实是,a谁的声音大用户就听谁的,所以事件营销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借助名人和微博大号推广;b谁的支持者重用户就听谁的,所以销量高评价好评分高的店铺比较受欢迎,进而诞生了信誉炒作和差评师。
两种玩法
1、产品为中心 企业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并结合大众需求,开发具有自我特色的产品。然后根据产品和市场的特点,打造和包装某些亮点推向市场。 这种状况适合初创企业和大型企业,体现了企业的自我特色。 初创企业这么做,是资源和实力的限制;大型企业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要引领潮流。
2、用户为中心 关注用户的痛点,顺应潮流迎合市场解决用户疑难。 这样的做法适合几乎所有企业,且产品推广更容易。 不利的地方是,会因把握不住尺度一味迎合市场,进而失去自我,难以成就卓越的企业。
C店的出路
前面说过,淘品牌是充满悖论的,可能1-2年崛起,然后1-2个月倒下。 况且B店不等于品牌,本质上B店就是被淘宝打了个勉强合格的标签。 C店的出路在于:1、以产品为中心的打造卖点,迎合市场。这方面需要对产品的再创造,货源不是根本问题——货源就像食材,但店主要有好的手艺,需要重新加工。 2、以用户为中心的自主开发产品,少量多变,和一些小的加工厂建立合作关系。 3、注重口碑和用户体验,促销打折不是问题,但要做好用户体验,借以积累原始客户。 4、借势于微博名人大号传播信息和营造事件营销(炒作类) 5、多渠道平台的尝试。 如果所有淘宝商家都这么干,很快第二个淘宝会出现。事实上淘宝已经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了,必须得尝试了。。。
一些揣度
1、结合互联网以快打快的特点,并从成本、毛利、效率上看。 未来电商应是多平台,小电商,闪电战,快速变换。 淘宝双百万的意义不在于扶持小卖家,而在于这个体量可以实现工商的结合,实现产品的自主设计和开发,带动微小制造业的兴起。
2、电商市场的透明度和诚信度会加强,将进一步凸显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性。 个性化和少量多变的需求,使得电商市场更加离散。未来战役是平台站,自营的风险会加强。 平台也是一家企业,凡企业都有自己的边界,电商平台的边界可以衡量人均收益(?),所以未来不会只有几家平台。
3、电商发展的潜力在于信息化的变革。 物流对电商的影响会削弱,不会成为电商的核心竞争力。 简单的证据是:C2B、团购、o2o会成为趋势,但它们的内核却不是物流。 物流会随着电商的发展得到整体性的提升,但金融和支付体系会慢慢成为电商发展的桎梏,o2o包括多平台运营会涉及复杂的资金操作。 多种支付方式如果不能协调好,会成为重要难题。
我对电商的整体看法
1、互联网去中心化而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信息流太庞杂。 用户本来只需要一杯水,现在却面对着一湖水。 在这个状况下,体验和口碑就尤为重要。 体验是自己的经历,口碑是别人体验,这是用户购物的重要依据。 也因为这个原因,互联网充满着机会。 借势和炒作是互联网的常规战,这将给无数草根提供成功的机会,这称为奇胜;而后老老实实的做好产品和服务才是王道。。。但有这个机会就已经足够。 互联网的这种特色可以迅速崛起一个“品牌”,也足够慢慢淹没一个品牌。 所以品牌不是互联网绝对的制胜法宝,持久的让用户满意才最重要。 这一点迥异于线下:线下货品没那么丰富,更重要的是线下是现场体验,有问题方便当时发现当场解决,所以线下的品牌起来艰难消亡也慢。现场服务是电商的硬伤,所以电商就不可能一劳永逸,他们的存亡节奏比线下严峻。 这对既得利益者是挑战,对创业者是机遇。。。
2、电商是个虚拟的舞台,可以承载强大的想象力。。。这些丰富的创造力代表的是运营主体的变革,进而牵动的是各方利益,因此电商带动新文明的说法是不无道理的。 背后的动因有几条:一、商家的挣扎求生存 二、用户的复杂多变 三、可承载无限想象力的舞台 。。。现实太压抑,到了一个充满自由的空间里,大家能干出什么事谁也不知道。。。
3、电商的变化总归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上升到精神层面就是个人自由和社会文明的融合,既公众自由。 从信息流角度看,信息会以自我为中心,而后延伸到公众信息。 体现在个人上,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账号,可以实现与所有系统的完美结合——信息上的一卡通。 体现在商业上,将商业体系看作一个大的集团公司,内部企业的生死存亡将可能使用考核机制,类似于现在企业内部的员工考核一样。。。此点纯属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