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买家购买路线及对策分析
【一周年纪念】(碎碎念,不感兴趣直接跳过)
用建材老K这个名字在派代混了一年多了,算上这个篇一共好像是发了29个主题,出去几篇闲扯的短文,认真写的有20多篇吧,其中10篇干货了。干货率已经挺高了,不过还有几篇我挺满意的也没“干”,可能是话题太冷吧。
已经干货的10篇帖子,我做了一个小结,关键词分别如下:
1)聚划算;2)职场;3)消费心理;4)价值;5)微博;6)爆款;7)品牌;8)管理;9)骗术;10)品牌。
顺便一说:其实我觉得我回帖含金量要比主帖高,话题会涉猎更广,而且我回帖有事比开新帖写的还长……
一年前的今天,我发了我在派代的第一篇干货《伤不起!一次聚划算,一次赚20万!【内幕分析】》。半夜发的,第二天的发现首页了,被点击了1w多次。后来听说,这个帖子在n个电商群里被疯传……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个“建材老K”(说白了就是有点小名),这事我得感谢派代,感谢的最好方法就是继续在派代发帖,继续在派代出名,直到有天成为派代的骄傲,哈哈。
行了,不瞎扯了,进正题!
============================================
【淘宝买家购买路线及对策分析】
关于开店,网上有各种经验、技巧介绍,但对别人适用的,对你就不一定好使。
比如:描述顶部要不要有关联?图片到底是“粗糙+人性”还是“精致+官方”?页面到底是短小精干还是长篇大论?让客户自助购买还是必须咨询?等等等等
以上无论是哪种,如果你淘宝混的够久的话,相信都见过成功的标本。
到底怎么选择?我觉得也许可以从客户的购买路线上挖一挖。
购买路线一:无目的闲逛。
闲来逛逛,突然觉得某个东东不错,比比价找个划算的,买之。
买家分析:
这种情况一般买的都是大众品、日用品、低价品,决策时间都很短,不会超过1天。这些商品的基础销量很大,但也很分散,淘宝上很多这类产品都是同质化极其严重的(货源都是一家,n多代销)。
卖家操作重点:
1、你的东东不能轻易被别人比价,比如名字特别点,别突出品牌等。
2、被比价之前一定要先恐吓到位,比如劣质货盗图,低价的都有问题等。
3、以上两条做不到,就尽可能别被对手拉开太大的价差,否则会很惨。
购买路线二:以店铺为目的。
圈定几个品牌/店铺,看看有没上新,有没活动,有合适的买之。
买家分析:
都是周期性消费(化妆品、日化)或者生活必需品(比如女人的衣服)等。
卖家操作重点:
1、要有你的个性,这样才可能有黏性。比如木木三。
2、不要总是变来变去,选定一条就坚持到底,持续积累用户群体。比如阿芙家。
3、想着你的用户们,永远记得给他们再来一次的理由。比如客服留言、电话回访、CRM关怀等。
购买路线三:以需求为目的。
想买某类东东,淘宝上搜搜了解下,综合销量、评价、信誉、性价比,最后圈定几款,考虑再三,买之。
买家分析:
很少买这类东东(无论是第一次买,还是买耐用品),也意味着他们对这种东东并没什么认识,所以决策时间相对较长,有时候还会找家人朋友帮着参谋,要几天才能定。
卖家操作重点:
1、必须要在第一时间给消费者洗脑(不要怕内容太长),而不是不疼不痒的随便搞十来屏介绍了事。你看过小狗吸尘器吗?
2、要有促使消费者能快速决策的手段,不能拖得太久,夜长梦多。
3、由于消费者通常都会几家一起咨询,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客户说话慢就“怠慢”,客服必须学会一定的销售技巧,做持续跟踪的跟单。
购买路线四:以产品/品牌为目的。
已经确定要买某种产品或者某个品牌,上淘宝几乎纯比价,谁便宜买谁。
买家分析:
平时不经常买(比如品牌手机,品牌乳胶漆),但受广告(品牌传播)影响较大,或者已经在其他渠道(线下)看过产品,选择线上只是为了图个便宜。
卖家操作重点:
1、制造价格混乱。知道产品和品牌就能顺利比价吗?不一定!所以你要想办法制造价格假象,比如弄一堆捆绑销售或者赠品之类的,3C数码惯用伎俩。
2、一定要强调自己是最低价。虽然消费者不信,但你还是要言之凿凿,亲,我们这个价格就是最低了,比我们低的都是假的/有问题的……这会让他比价的动力下降。
3、销量必须有,评价必须给力。爆款做不到,但至少每月有个几十单凑数吧,评价没有多,但好评至少铺满第一页吧。
本来只是作为自己灵感的一个记录,写的很简单。但怕被拍死,所以就花时间补的完整了点。
拍吧,尽情的拍吧,碰撞出真知,求拍!
========================================
【网上逛街系统】
最后再多扯点,反正是找拍,就多给大家点能拍的东西。
这是3年前我想到的一个创业的思路,等了3年一直没人做,难道是路线歪了?我说说,大家看看有没有操作的可能。
我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旺旺只能一对一聊天。
我们在线下买东西的时候,都是群聊啊。我说:多少钱。店员甲:150。朋友A:便宜点。店员甲:真不能便宜了。朋友B:便宜点我们都买。店员甲:那我问问经理。经理:行吧,三件400……
这不就是一个简单的讨论组功能嘛,为啥旺旺就不能搞一个出来呢?几个朋友组团去买东西,有好的大家一起分享,没合适的时候还可以一起扯扯淡,这才是真正的逛街嘛!
阿里不精于导购,不搞也就算了,为啥蘑菇街和美丽说也没这个想法呢?开发个IM工具很难吗?
社交,local不local都无所谓,能够真正的组团,无论是以购物为目的还是以交流为目的,基于软件去实现基础功能,而不是网页,会不会更好?会不户距离移动互联更近(软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