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部分主动型用户对网站首页Banner栏(促销入口)视而不见,那么在商品详细页,可以考虑植入文字栏促销,因为它会强化处于"商品了解、比较"阶段消费者的购买决心。对直接从商品详细页落地的用户,也会有帮助。
关于首页
当你知道原来有主动用户和被动用户之分后,可能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我设计这么华丽的首页,还每天不辞辛苦地更新,竟然少有问津?你可以做一种折中嘛:第一屏人工推荐,其它几屏简单的机器推荐。
还有一种说法:我首页推荐都是热销品,占我每天销售额的20%,所以首页很多人都在关注。我不禁要问,你真的确定他们不是从搜索进入,然后产生购买?
如果你的网站70%都是老用户,会隔三差五回来逛逛,对于这类被动用户,首页推荐商品的相关性和质量,就特别关键了,特别是Banner栏和限时抢购等。像排行榜类栏目,完全是针对被动型用户的。互联网购物用户,听说70%都没有明确的购买目标。
关于导航和搜索
导航和搜索,是任何电商网站的站内最核心入口。由于品类的差别,侧重点有所不同,对规格和功能要求高的商品,以导航为主,比如鞋类、家电、手机类。
像图书这类海量无规格商品,一般还是搜索为主、导航为辅(以导航和搜索流量分布可以看出)。
对于图书这类网站,如果用户通过目录导航进入到列表页,这类用户一定是被动型用户:没有明确的购买目标。他买什么,主要决定于商品列表第一、二页的排序,即推荐顺序。所谓推荐,就是商品的相关性,在不熟悉用户偏好情况下,一般是近期销量、好评度、上架时间、点击量、收藏量等综合起来的一个权重值。
当然了,这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推荐的总是热门书、新书,那些经典老书就被冷落了。出一个经典老书频道?或是在图书详细页里有一模块:相关经典老书?或是,干脆等着了解它的买主,search到它。
对于设计师,设计导航列表页时,可以给用户推荐一些专题或促销活动;而搜索列表页,最好干干净净,避免噪音,让用户更快地决策、下单(列表页都是过渡页)。
电商网站的销售额结构,可能40%来自站内搜索,40%来自目录导航,10%的首页、频道首页及专题,10%的相关推荐。
首页和相关推荐,占全站流量和销量比越高,说明用户越被动、越忠诚(你推荐什么他就买什么)。
如果站内流量入口主要是搜索,你就真得思考你的用户构成了,估计多半都是新用户。
所以, 网店推广的时候要做好区别推广,对于主动型的要努力提高购买率,对于被动型的买家来说重要的是内页的引导购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