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母婴电商行业未来趋势10大观点

跨境母婴电商行业未来趋势10大观点
过去一段时间,跨境母婴电商就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火!未来跨境母婴电商的走向如何,会不会受到政策因素、国外品牌商策略的影响?
针对此议题,以下内容为Hishop小编根据跨境母婴沙龙的讨论内容整理。(涉及嘉宾:母婴之家商品部总监张伯林、金箍棒CEO陶伟、十月妈咪副总经理卫达、妈妈网联合创始人高广英、踢踢踏电商总经理徐军)
踢踢踏徐军:
政策风险不大 供应链有一定风险
从我们商家的感受来讲,对于跨境电商,国家政策层面没有大问题,只是可能会在税收方面有一定调整。但是供应链层面、外国品牌态度方面会有一定的风险。而且尤其是一些国外品牌,在国内设有中国总代,品牌商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利益,考虑控价问题。很多国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还在观望,对跨境电商这件事也在观察。
价格战透支行业资源
其实商家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获得花王等标品的成本基本相差不大。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商家确实可以迅速产生流水。但事实上也在透支整个行业的产品资源。如果一个品牌被做烂了就换一个的话,零售商也很难持续发展。
金箍棒陶伟:
跨境母婴电商只是让价格体系更透明
跨境母婴电商是让价格体系更透明了。以68元销售花王这个极端的例子来分析,我们算了整体数据之后认为销售活动做下来是不亏的。因为只有最小码花王纸尿裤的价格为68元,而这个型号纸尿裤的需求其实很小。
跨境电商收税提上日程
跨境电商的政策风险倒不大,但会产生变动。有消息称,跨境电商的税收已经提上日程,收取20%左右的税,但是具体实施可能没有这么快。这将导致一部分商品的价格优势会下降。之后,邮政小包的成本不受影响,但是由于运输的时间长,所以用户的物流体验会差。
十月妈咪卫达:
跨境母婴电商对国内标品冲击较大
跨境母婴电商引入的国外品牌对标品的冲击较大,但是对孕妇装这种非标准品其实没有什么影响。十月妈咪很早就打击了很多国外品牌,现在国内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市场份额,我们目前最关注的是消费者的变化。85后、90后妈妈有哪些新的需求。
价格战不是未来趋势
单纯的打价格战、烧钱没有意义。这件事情还可能对母婴电商企业造成一定的伤害:1,消费者会认为原来价格可以这么便宜,为何之前这么贵;2,这会导致纸尿裤等引流产品外,其他产品的提价,会让用户产生反感;3,前一段时间大促,造成有的母婴电商后台技术瘫痪,用户体验不好。打价格战难以持续,实际上很难和天猫、淘宝这样的大平台通过价格战竞争。
母婴之家张伯林:
打价格战 品牌商最紧张
我作为母婴零售商,其实充分理解品牌商:品牌商最怕零售商打价格战。零售商打价格战谁先死?品牌商先死。例如,68元卖花王的纸尿裤,如果花王以后对价格难以管控,花王会死。但是零售商只要换一个引流产品就好了。
跨境电商给国内品牌带来机会
因为跨境电商的兴起,国内的品牌商未来其实有两个机会点:第一,国内的品牌可以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因为,做跨境母婴电商,我们要布局全球供应链,就会在美国、欧洲等地区建立采购中心,供应链的上游直接和国外品牌经销商相连,这些经销商可以给我们供货,同时我们的品牌可以为这些经销商供货,然后逆向销售到国外的零售终端。第二,随着国外品牌通过跨境电商模式迅速进入,国内品牌不得不进行自我提升。
妈妈网高广英:
母婴门店要发挥服务功能
现在母婴门店销售标准产品的价值在缩小,所以为了让线下门店可以变为引流的入口,线下门店需要增加更多服务项目。例如,有些母婴门店现在已经开设了孕妇的培训课程、婴幼儿护理的配需、游泳馆、剪胎发等服务,和月嫂中心、月子会所等机构进行合作。
跨境电商模式难走入线下
由于跨境母婴电商的税收优惠政策只针对销售给个人的线上业务,所以线下店只能销售具备一般贸易所有正规证件的商品。现在政府也在进行严格的管控。当然小型的母婴社区店可能尝试通过电子屏;者线下展示、线上购买等模式,在门店引导用户购买线上的跨境产品,再将产品发货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