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卖1657亿港口背后:当商人的算盘遇上民族的脊梁
李嘉诚卖1657亿港口背后:当商人的算盘遇上民族的脊梁
2025年开春,97岁的李嘉诚做出了一笔震动世界的交易:将43个海外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两大关键枢纽)以1657亿元卖给美国贝莱德集团。这笔被称为“教科书级避险”的生意,表面是规避美国政治高压(特朗普曾威胁军事夺回运河)、甩掉每年5亿美元维护成本的精明选择,实则暗藏两个刺痛国人的细节:中远、招商局等中资企业的收购请求被拒,美国借此掌控了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咽喉”——全球6%的贸易、中国年超1200艘次货轮必经之路,这消息一出,震惊商界。
伪善的商人主义在面对民族大义之间的选择,看出了李嘉诚的利已。从卢作孚沉船到曹德旺建厂,中国商人的血脉里从来不缺家国基因—— 历史是最好的镜子。1938年宜昌大撤退,卢作孚调集全部22艘轮船,40天抢运10万军民、10万吨物资入川,自家轮船被炸沉也未曾退缩。他说:“我们要把国家保下来,比什么都重要。”荣氏家族在淞沪会战中,将申新八厂机器沉入黄浦江,宁可玉碎也不让日军掠夺。这些实业家在民族危亡之际,用身家性命诠释了“家国”二字的重量。 对比当下,曹德旺的选择更显珍贵。福耀玻璃在美国工厂年赚2亿美元,利润全部汇回国内。他直言:“李嘉诚把地产玩到极致,但对国家技术进步毫无贡献。”2024年福耀研发投入占比8.7%,超行业均值3倍。任正非在孟晚舟被拘时,华为启动“备胎计划”,他说:“我们做好了永远见不到女儿的准备,但不会放弃科技报国。”这些企业家的脊梁,撑起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李嘉诚的“精明”,在三笔账上尽显矛盾。战略账:美国获运河控制权后,可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随时限制中国船只(2023年已有17艘遭无理盘查)。情感账:长和系早年享受改革开放红利(1979年蛇口首个外资项目),如今却在国家需要时“递刀”。历史账:招商局集团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十年,投资12亿将全球排名93位港口提升至地中海第一,带动就业超万人;而长和系港口利润率仅1.2%,裁员30%。 资本无国界?马克思早有论断:“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李嘉诚抛售的,恰恰是美国制裁清单中的“敏感资产”。港澳办警示:“面对霸凌,唯有与国家站在一起才能保住利益。”对比台积电赴美建厂后市值蒸发4000亿、被强制索要机密,长和系的“撤退”更像一场精致的利己主义表演。
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商人?宁德时代曾毓群让中国锂资源不再“卡脖子”,比亚迪王传福打破欧美电车百年垄断,曹德旺捐资100亿创办福耀科技大学培养制造业人才。这些企业家证明:真正的伟大,在于与民族共命运。正如比雷埃夫斯港渔民所说:“中国商人带来的不只是生意,还有改变命运的希望。” 从卢作孚沉船保国到曹德旺捐资办学,从荣氏家族毁厂抗敌到任正非力挺华为,中国商人的精神谱系里,从来不乏“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李嘉诚的1657亿交易,或许能在账本上写下“成功”,却在历史书上留下“遗憾”。资本可以逐利,但不能背叛家国;商人可以精明,但不能没有脊梁。那些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名字,终将被铭记——因为他们的血脉里,流着家国的江河。
财聚于国者,江河奔涌;财聚于己者,沟渠易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