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业
2023年,我国白酒产业长期积累的外部和内部矛盾突破临界点,行业分化持续加剧,洗牌和调整成为主旋律。虽然A股白酒上市企业披露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营收保持两位
数以上增长的有15家,保持20%以上增长的有8家;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3家,保持20%以上增长的有9家;上半年营收出现同比下滑的只有2家。但是,当前白酒渠道
库存压力仍然很大,消费结构性分化明显,目前产业主要呈现以下现状:一是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白酒消费呈现出向主流品牌、主销产品集中的趋势,白酒行业营销向品牌化、原产地化和文化IP方向集中。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我国的白酒产业基本形成了以遵义、宜宾、宿迁、泸州、吕梁、亳州六大核心产区为主的结构,六大产区白酒销量占据白酒产业的半壁江山,利润占比达在80%以上。
二是渠道库存压力仍然很大。今年传统的“商务、团购、宴席”三驾马车未能齐头并进,节日期间酒水市场只有宴席用酒市场表现比较好,商务和团购偏弱。在优质产区和名酒企业拥有更多优势资源和品牌资源的情况下,中小酒企面临的压力持续加大,竞争力不足的品牌可能面临洗牌。
在今年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节期间,高端白酒出现了最近10年罕见的“量价齐跌”。以商务与家庭消费场景为主的次高端产品在双节迎来了增长。不过,区域性品牌的次高端产品相较于全国性品牌的次高端产品,逐渐在当地市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宴会渠道增长最为明显。
三是消费下行,竞争内卷。从市场结构看,高端品牌在销量和增速方面乏力,增速不及2022年同期;另外,受市场动销缓慢、渠道库存高企影响,很多产品“以量换价”,今年上半年,一二线白酒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甚至“严重倒挂”。消费者在追求高品质的同时也更加看重性价比,催生了“大众酱香”和“百元光瓶酒”的大热。
四是白酒产能未来仍有下降空间。随着横向竞争、健康消费观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盘活优质产能、淘汰低效产能,成为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五是渠道逐渐下沉。为了抢占存量市场,一、二线名酒和区域名酒上演“下沉速度战”,以县级市场为单位,侧重乡镇市场下沉布局,推动县级、乡镇市场成为白酒各品牌竞争的焦点。
六是电商竞争加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直播、短视频等线上带货的新兴零售渠道兴起,为白酒销售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白酒消费者线上购买习惯逐渐养成,产品触达客群的方式更为多元化,具备内容营销能力的酒企竞争优势凸显、销售率不断提升,数字化转型步伐较慢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生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