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趋势(七)

2011-01-13|HiShop
导读与前几条发展趋势不同的是,下面讲到的趋势主体不再是冲在电子商务大战最前线的网商或是电子商务形势,而是第三方在线零售渠道。这里面,包括了转型后的淘宝商城、京东、当当等大型 网上商城 。在当前,这些转向将自己的渠道优势作为卖点呈献给厂家的B2C巨头,如今的模式其实存在很大程度的雷同。而接下来,他们都将经历同质化向特色化转变的过程。 2010年,无论是淘品牌还是传统品牌,都开始了在线复合渠道的耕耘之旅。它们不仅在淘宝开设旗舰店,还进入了京东商城、V+(服装箱包类)、卓越亚马逊、当...

    与前几条发展趋势不同的是,下面讲到的趋势主体不再是冲在电子商务大战最前线的网商或是电子商务形势,而是第三方在线零售渠道。这里面,包括了转型后的淘宝商城、京东、当当等大型网上商城。在当前,这些转向将自己的渠道优势作为卖点呈献给厂家的B2C巨头,如今的模式其实存在很大程度的雷同。而接下来,他们都将经历同质化向特色化转变的过程。

    2010年,无论是淘品牌还是传统品牌,都开始了在线复合渠道的耕耘之旅。它们不仅在淘宝开设旗舰店,还进入了京东商城、V+(服装箱包类)、卓越亚马逊、当当、红孩子、麦考林、1号店、新蛋等B2C。

    一方面,这些品牌商需要更多的平台帮助它们建立品牌知名度扩大销量,另一方面,B2C们纷纷朝着综合性平台扩张,它们需要更多的商品来填充货架。

    2011年,这种无序的竞争将凸显出矛盾,品牌商将如何平衡各平台的关系?比如京东打5折,你要不要给卓越亚马逊打3折?另外,盲目铺货,也将增加品牌商的后台运营成本和渠道管理成本。

    聪明的品牌商将分析各平台的消费群体需求,按照各平台的特点来供货,甚至有品牌商已经开始准备向不同的B2C供应特供商品。而聪明的平台企业也将在竞争中扬长避短,佼佼者将形成自己的平台风格,以区别于其他的B2C平台获得独有的竞争优势。

【本站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该篇文章,目的在于分享电商知识及传递、交流相关电商信息,以便您学习或了解电商知识,请您不要用于其他用途; 2、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并非来源于本网站,更非本网站提供,与本网站无关,系他人的商品或服务,本网站对于该类商标、标识不拥有任何权利; 3、本网站不对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担保; 4、本网站不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负责,仅系客观性描述,如您需要了解该类商品/服务详细的资讯,请您直接与该类商品/服务的提供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