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假货横行 业内人士认为规范管理是关键
早在2010年7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中国网络商城销售的商品中有很多是日本企业商品的仿冒品。近段时间以来,各大网上商城被指售翻新货或者假货事件也开始增多。12月13日,央视《焦点访谈》的《向侵权说不》的节目以近年流行的雪地靴、以及外贸服装销售为例,曝光了一批销售假冒名牌产品的网店,曝光的网店多数来自于淘宝网。
关于网购假货的议题又进入大众视野。有调查显示,行内估计假货比例在30%~50%。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网购平台假货屡禁不绝,在于网购平台在平台人气与平台信誉之间很难取舍,若打假动真格,势必会影响到平台人气。网购平台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不仅承担抵制假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假货的集散地。
“大家都在说淘宝上假货横行,我认为淘宝上肯定有假货,但是网货更多。”马云表示,“淘宝和阿里巴巴也是假货的最大受害者。我们要做医生,这个毒瘤一定要根治。”对于淘宝而言,质量成了它首要面对的问题。易观国际高极分析师曹飞指出,几年前C2C是淘宝一家独大,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淘宝一直处于追求规模的发展状态。到了现在这个阶段需要抬高门槛。
在门槛抬高的问题上,今年7月8日,淘宝就实施了一项新搜索规则,不再按照商品上下架的时间排序,而是加大了卖家服务质量因素权重。因为淘宝也开始明白,流量和规模,不等于盈利,此举导致了部分C店卖家店铺浏览量和交易量骤降。但7.8新规也在一定程度是对淘宝的卖家质量的提升。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避免遭遇与假货的正面碰撞,遭遇假货是否能获得赔付成为大众最为关注的焦点,而网购维权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极大的难题。IT媒体人士指出,如果你在淘宝买到假货,商家会让你出具品牌商的官方假货证明,而如LV、Gucci等绝大多数公司是不提供这种“服务”的,至此消费者维权走进“死胡同”。
业内人士也指出,消费者一旦买到假货而又没有得到解决,经过口碑传播,大量的负面信息会阻碍新进入者的尝试,淘宝的品牌形象也会因此降低。同时,淘宝的大战略之一,是要得到国际大品牌对平台的认可,比如阿迪达斯、耐克在淘宝开旗舰店。虽然这些顶级国际品牌没有明确制止代理商开店,但关于淘宝的假货是否会影响其品牌形象是他们首要考虑因素之一。因此,从战略高度看,打假对淘宝是势在必行。
基于假货横行,淘宝也表示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针对假货赔付措施,淘宝网推出了首问责任制,当买家和卖家产生交易纠纷,如果未达成有效协商,那么淘宝网将先行垫赔消费者,再追究卖家的相关责任。另外,淘宝采取的政策是举证倒置,要由卖家拿出自己没有卖假的证据。另外,淘宝网还组织了一支500人的维权团队。
目前的网购市场的打假,依然有许多亟待规范之处。马云表示将联合网商积极推进购物网规建设。有行业人士表示,淘宝不仅可以事前防假,也可事后打假,还应结合消费者监督。同时建议,淘宝若给那些能提供真货凭证的商品加权(即更好的排名和展示)即是一种对正规商品的褒扬手段,也会对假货横行起到抑制作用。各大网购平台若能抑制自身的短期盈利,从长远的信誉机制与消费者权益角度进行制度规范,真正的电子商务商业文明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