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采购平台建设_集团采购平台百科
组织集团的模式大多是由数据库提供商提出和选择的,然后与集团集结馆讨论。集团集结馆将向组织集团的方式提出意见,并与他们讨价还价,最终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一般来说,每个数据库从谈判开始,到标准谈判,到组织一个好的集团,大约需要1-2年的时间。购买集团的方式可能如下:
第一种方式是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集团,组织每所学校(Site)为了参与集团的基准,高校无论大小,都是客户,都支付费用,一般没有并发用户数量的限制。大多数集团都使用这种模式,其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
第二种方式是根据地区或研究机构组织集团,每个地方或机构组成一个集团,并支付固定费用。参与集团和集团的图书馆数量不限于图书馆成本,由集团各成员馆协商决定。一般根据学校规模、学生数量、重点学科数量、博士点数量、文献资金、需求等因素确定各图书馆应支付的费用。这样做可以使较小的高校,花少量的钱,就可以使用电子资源,有利于扩大电子资源的利益面。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增加了好处,大学可以帮助小学院,缺点是使用非常复杂,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确定大学的大小,难以和谐平衡成员之间的权益,容易引起成员之间的矛盾。此外,如果图书馆因某种原因无法续签,图书馆原有的费用将转移到其他图书馆,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其他图书馆的压力,甚至影响整个集团的稳定购买。
第三种模式,根据不同的用户情况,确定不同的价格,对于非常小的大学,需求相对较少,成本相对较低。确定不同级别客户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不同的价格水平,用户根据前一年的数量选择哪个价格水平和需求金额;第二种方法,根据学校规模、学生数量、重点学科数量、博士数量、文献资金、需求等因素的差异,由数据库供应商确定每个用户的水平;第三种方法,根据每所学校的学生总数(FIE)确定不同的价格水平。这种模式看似公平,但小院校少付必然导致大学多付,相当于在成员馆之间重新分配文献资金。但是,如果价格差距太大,对于名牌大学来说,引入更多的资源,建设一流的大学是不好的。
第四种方法是根据成员馆的数量,整个集团选择购买一定数量的并发客户,并在集团内所有高校共享这些并发客户。这种模式一般不限制成员馆的数量。这种模式适用于需求量小但使用面广的数据库。
第五种方式,数据库提供商根据参与集团的成员数量确定不同的优惠价格。参与集团的图书馆越大,价格就越优惠。所有参与集团的大学都可以享受这个优惠价格。这种模式更适合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许多发达国家,市场基本饱和,中国仍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每年都有新的客户加入集团。因此,对于数据库提供商来说,他们收入的提高应该主要来自新客户,而不是数据库价格的提高。
第六种方法是,一些公司的数据库产品包含数千个数据库,为不同的课程组成多个数据库组。集团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购买不同的数据库(组),一般选择购买的数据库越大,折扣就越多。
第七种方法是,对于大多数数据库来说,用户只购买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购买使用权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法是用户购买一年的应用权限,不仅可以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还可以使用数据库中的回复数据。第二种方法是用户购买一年的数据使用权。无论客户何时购买,都可以使用购买时代的信息,即1月或12月的价格相同。对于这种方法,如果用户想使用回复数据,他们通常需要支付额外的购买费用。
第八种方式,对于许多全文数据库,数据库与纸质期刊捆绑在一起。大多数出版社推广‘电子期刊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他们的纸质期刊订单,所以他们在制定购买数据库的价格计划时,规定客户不能取消纸质期刊订单,或者购买纸质期刊需要达到最低的“门槛值”,才有机会购买数据库。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可以使用数据库,只要他们支付少量的费用,或者不支付费用。也有一些出版社,为了鼓励客户购买更多的纸质期刊,在用户购买数据库后,如果他们想再次购买纸质期刊,他们可以享受非常大的优惠价格。对于全文数据库,这种与纸质期刊捆绑在一起的情况非常普遍。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这种捆绑购买方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由于中国图书馆资金非常紧张,很难重复购买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