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商趋势大探秘,你必须知道
作者: 小吾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20-01-02 15:07
2014年即将远去,对于新的2015年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能有针对性的做一下调整和计划。同样,对于移动云商城的用户就更需要了解,2014年移动电商市场已经被开口,接下来要如何更好的发展,可以从这三个趋势来做市场规划。
一.从低价高频电商向高价低频电商延伸
梳理多年的电商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商正在经历从低价到向高价延伸的维度递增,而贯穿整个电商进程的关键一环就是产品是标准化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越是客单价比较低,标准化程度越高的行业,进入电商的时期就越早,具体到行业的话,先是图书、其次是服装、化妆品等,这些行业我们发现它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客单价比较低,消费频次高,不需要太多的决策难度,所以教育成本也就低很多,率先发展也就更容易。再往下我们就可以看到是3C等产品,这一类产品属于客单价较高,消费决策难度较高,其标准化程度高再加上电商对于消费者多年的市场教育,发展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到了2014年,我们看到移动互联为电商打开了新窗口。其便捷性和碎片化特点延伸了更多的消费场景。使得需要线下体验的高频低价服务电商也快速成长起来了,例如餐饮外卖、票务等,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O2O。而到明年老兵认为低频高价的行业会开始迎来风口,例如房产、家居,汽车行业,而这几个行业也将成为未来最有想象空间的电商行业!虽然这几个行业的消费频次低,但客单价很高,今天我们做电商要考虑的是成本和客单价的关系,比如你的客单价是300元,如果20%的营销成本来算,你最多能承受的成本就是60元,超过60元你的商业模式就会受到巨大冲击!但我如果是3万元客单价,那我就能承受6000元的营销成本,是你的100倍!
二.垂直电商会继续倒下一批
乐蜂网的被收购、凡客陷入困局均代表着垂直电商的生存困境,预计明年会继续倒下一批低价高频的垂直电商,属于低价高频的垂直电商平台的窗口机会已经过去。特别是在阿里京东上市后其对垂直电商的挤压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而移动互联今年带来的新机会却没有几家垂直电商抓住,纵使连京东这样的巨头都没好好把握,在自有APP的推广里鲜有作为。
相反阿里却全线扑入到了移动端,迅速占领了移动电商的新高地。今天移动端带来了很多三四线城市新的消费增量,但同时一二线城市的消费人群却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当移动端购物的消费心智被电商占领时垂直电商的机会会越来越低。
之所以老兵并不看好低价高频垂直电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低价高频的垂直行业往往无力支撑每年不断上涨的营销成本,缺乏自我造血的能力。做电商非常需要的一种能力就是成本控制,今年的电商流量都掌控在BAT中,每年上涨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果客单价太低,你只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提高复购率,像唯品会一样,另一种是提升产品客单价并且还要能追上营销成本的上涨,又有多少低价高频垂直电商平台能坚持到最后?
三.从标品实物电商向个性服务电商延伸
标品实物电商已经随着阿里京东的上市终结了,留给后来者的机会已经并无多少,而一个可以爆发的方向可能是个性服务电商。这里不得不谈谈今年火爆的O2O概念,在老兵看来,所谓的O2O它实际上就是电商的延伸,它解决的是电商的销售通路和服务体验问题。
真正有价值的O2O电商行业我认为就只有两类,一类可以叫做是体验式O2O,这类行业集中在房产家居汽车等低频高价的行业,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还没转过来,决策周期也很长,需要线下体验才能决策。第二类是天然O2O,比如餐饮等需要线下体验才能完成交易的行业,你不在线下无法完成交易环节。这两类O2O的本质就是服务电商,而无论是哪一类,都涉及到个性化服务问题,而且往往是个性化程度越高的行业,越不容易被改造和模仿。
对于2015年的电商发展,我们每个心中都有它的期盼。据移动云商城负责人介绍,2014年移动电商发展迅猛,2015年必定在移动互联网这块会有新的动态,对于商城的运营负责人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感知,这样才能不至于被市场淘汰。

猜你喜欢

移动云商城:移动电商和传统电商从模式有何区别?
2014-10-20 11:09

移动云商城:怎样透彻做好电商品牌营销化运作
2014-11-27 17:26

如何布局移动电商?移动云商城给你支招
2015-02-03 14:53
【本站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该篇文章,目的在于分享电商知识及传递、交流相关电商信息,以便您学习或了解电商知识,请您不要用于其他用途; 2、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并非来源于本网站,更非本网站提供,与本网站无关,系他人的商品或服务,本网站对于该类商标、标识不拥有任何权利; 3、本网站不对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担保; 4、本网站不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负责,仅系客观性描述,如您需要了解该类商品/服务详细的资讯,请您直接与该类商品/服务的提供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