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面临经济困境 乱相严重

2011-03-01|HiShop
导读由于同质化经营,导致第三方支付企业价格战升级,争相下调手续费,更有甚者使用非常规的竞争手段以争夺更多市场份额,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平台涉黄涉毒涉赌案件频出。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打破同质化魔咒,将目光转向产品创新和增值服务。 宅经济的兴起,使得网络购物、网络缴费成为一种时尚。不出家门,万事搞定。而宅男宅女们对网络银行和支付宝、快钱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更是非常熟悉。 但遗憾的是,近年来,围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盗卡、网络钓鱼、诈骗、涉黄涉毒涉赌案件层出不穷,国内各大第三方支...

      由于同质化经营,导致第三方支付企业价格战升级,争相下调手续费,更有甚者使用非常规的竞争手段以争夺更多市场份额,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平台涉黄涉毒涉赌案件频出。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打破同质化魔咒,将目光转向产品创新和增值服务。

  “宅经济”的兴起,使得网络购物、网络缴费成为一种时尚。不出家门,万事搞定。而宅男宅女们对网络银行和支付宝、快钱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更是非常熟悉。

  但遗憾的是,近年来,围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盗卡、网络钓鱼、诈骗、涉黄涉毒涉赌案件层出不穷,国内各大第三方支付平台几乎无一幸免。造成这一乱相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三方支付行业整体的利润率非常稀薄,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负利润的境况下经营。而参与淫秽或赌博网站的资金支付,却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

  根据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的介绍:“第三方支付企业成熟的盈利模式是赚取手续费率差——收取商家的手续费和其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差。”也即是,当一位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向商户支付了1000元,那么第三方支付企业收取商户1%手续费,但其向银行只需支付0.6%,那么这0.4%的手续费就是第三方支付的收入。

  正如曹飞所讲,目前中国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盈利模式,向商家收取服务费是一个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另一个来源就是与企业用户的利润分成。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服务费的收取比例,与汇款以及跨行取款的收费比例相当,大约在3%~5%。

  但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却并不乐观,综合央行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300多家支付公司中,除了背靠淘宝的支付宝、有腾讯平台作为强大后盾的财付通等排名比较靠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还有几家进入较早且已形成一定口碑的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如快钱等已经实现盈利,其他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大多“活得并不轻松”。

  按照上海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的高层的说法,“自从阿里系的支付宝和腾讯的财付通推出,并实行免费政策后,原有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利润就急剧下滑。而此前,第三方支付领域的企业可以保证1%~2%的利润率,现在整个行业却处于零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状态。”

  2005年6月之前,是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发展的蜜月期,当时从事第三方电子支付的企业在10家左右,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银联电子支付、上海环讯、北京首信、IPAY和网银在线等。其时大部分公司还处于一个相对公平且利润率可观的竞争环境中,商户与支付企业之间最后的利润分成大致在1%~2%。

  但随着“宅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支付宝、财付通等多家国内外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进入市场,并推出了免费,甚至“倒贴”的服务,使得整个行业处于“价格苦战”之中。为了抢占市场,第三方支付企业纷纷采取降低交易手续费的策略,有些企业甚至不惜零利润或者负利润去吸引商户。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方支付公司有着广袤的市场可以分食,但本应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的这些企业,却被价格战争所拖累。

  2006年初,首信集团将其电子支付平台“易支付”以250万美元卖给香港公司PayEase,被媒体称为中国国内电子支付企业洗牌的开始。2006年3月,YeePay又并购了西部支付。

  面对市场的竞争乱相,人民银行坐不住了。从2010年9月1日起,央行规定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遵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营运。按照《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备付金所有权不属于支付公司,不得私自动用,同时利息收入也不属于支付公司。

  《办法》发布之后,媒体和业内人士纷纷发声,他们认为,上述规定对本来就很稀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利润空间具有普遍的“杀伤力”,这一规定可能会让第三方支付企业集体陷入困境。

  《办法》出台之前,第三方支付企业除了可以有一个托管行外,在其他银行还有很多过渡账户,用来接收在途资金,这就使得支付企业在每个银行都有沉淀资金,也可以得到各家银行的优惠结算费率。如今,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此举虽然方便央行监管,却可能会给第三方支付企业带来损失。

  某些企业没有了大量的沉淀资金以及利息收入,就只能依赖手续费率差,经营难度显然会加大。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消费者付款时还是会使用多家银行的资金账户,而第三方支付企业只有一个托管行,这就要求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不同的银行账户之间进行结算,也会增加支付企业的交易成本,并且影响效率。

【本站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该篇文章,目的在于分享电商知识及传递、交流相关电商信息,以便您学习或了解电商知识,请您不要用于其他用途; 2、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并非来源于本网站,更非本网站提供,与本网站无关,系他人的商品或服务,本网站对于该类商标、标识不拥有任何权利; 3、本网站不对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担保; 4、本网站不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负责,仅系客观性描述,如您需要了解该类商品/服务详细的资讯,请您直接与该类商品/服务的提供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