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系统烧钱不再,苦捱寒冬?

作者: 宋博文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6-08-29 09:59

O2O系统行业里的“死亡”,或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创业者们没有武林秘籍,也没有传承师门一说,他们在“人若无名便专心练剑”,只待在尚未觉察处,放手一搏拿到哪怕1%的成功机会,从而验证商业模式的正确。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并行不悖地行驶在轨道上,它平均每天都要诞生出2.5万个初创团队,代表着每天都要有数以万计的商业模式涌现,但是,95%的商业模式会被市场淘汰掉……O2O“生死场”上,只有活下来的企业才有话语权,这条“铁律”决定着创业者们的命运。

O2O系统烧钱不再,苦捱寒冬?

然而,想要立足其实并不容易。现在的O2O已经不是“轻型创业”,而是越来越“重”,这就增加了创业成功的难度。业态瞬息万变,同质化严重、资金链断裂、盈利模式不清晰以及线下资源匮乏等问题,都是行业和企业的“短板”。很多商业模式并不成熟。目前,一些垂直领域确实到了“洗牌”阶段,但与此同时,一些更为细分的领域也出现了全新商业机会,这就是创业带来的变革。

痛点:既摸不准也除不掉目前,市场上的几乎所有O2O项目都有相似轨迹:搭建O2O交互平台,进而展开“赔本赚吆喝”的销售补贴,从而持续招揽顾客、积聚人气,以进一步培养顾客黏性,构建流量入口和有利位置,并借助优势实现持续盈利。然而,这样的轨迹真的科学合理吗?通过单纯“烧钱”发放补贴来拉拢用户,制造“高频假象”,或者提供一些并不构成刚需的服务,即便“吆喝”再动听,也没有解决核心痛点,“自我拔高的伪需求,只能将赔钱进行到底”。

美国管理咨询公司McKinsey研究发现,有71%的中国消费者使用O2O服务,这意味着巨大市场潜力。罗兰贝格在近日发布的《同城O2O及社区O2O市场研究》中指出,2015年同城O2O市场年交易规模为3560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10503亿元,年均增长率24%。

事实上,O2O的商业逻辑很清晰——平台前端联系商家提供服务,后端推广获取用户流量进行消费,想赚钱只能在这两头。但是,处于“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年代,很多人并不这么想,而是忙于如何“转嫁”成本——在“清场”之前找到合适的买家就可以了。

据介绍,现在业界都看得很清楚,本地生活有很大服务缺口,也缺乏基础设施。因此,各类资本都“猛扑”上去,各种项目布局各个垂直、细分领域,主要包括本地生鲜、洗衣、维修、跑腿业务等。所以,未来谁掌握了最大化资源,谁就有可能进行大规模运营。

如果要想真正达到商家对用户的完全掌控,并最终实现“闭环模式”,就要持续注重建设有大数据功能支撑的全新外卖平台。无论是服务体验还是配送时效,真正在背后支撑的都是大数据,也就是业界所说的“后台算法”。大数据、“后台算法”可以为有技术基因和优势的外卖平台提供营销支撑。

整个O2O系统市场,“从2014年的‘泡沫’,到2015年的‘悲观’,这是一个回归理性的过程。如果今天是‘冬天’,那么,熬过这段时间,没有被‘冻死’的公司,还是有机会的。”有投资界业内人士表示。“烧钱抢市场”模式注定成为历史。究竟哪些模式会使O2O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仍有待时间验证。

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该篇文章,目的在于分享电商知识及传递、交流相关电商信息,以便您学习或了解电商知识,请您不要用于其他用途; 2、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并非来源于本网站,更非本网站提供,与本网站无关,系他人的商品或服务,本网站对于该类商标、标识不拥有任何权利; 3、本网站不对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担保; 4、本网站不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负责,仅系客观性描述,如您需要了解该类商品/服务详细的资讯,请您直接与该类商品/服务的提供者联系。